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新闻
方案与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土特产”化身“大产业”,听“南中国粮仓” 唱响鱼跃“龙门”
【信息时间: 2024-07-13 09:42:34   阅读次数: 】【字号

从空中俯瞰龙门县,绿水青山、田畴沃野、民居院落相互映衬。
这座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古老县城,依托有着“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美誉的南昆山生态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南部重要的粮仓。近年来,龙门县坚持产业兴农,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米、果、鸡、蜜、茶、蔬等优势农产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

做好“土特产”文章,离不开金融机构引导“活水”流向“百县千镇万村”,将优质服务送达“最后一公里”,助力农民农户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
“小绿叶”变身“大金叶”
骤雨初歇,龙门县地派镇古洞村的连绵茶山迎来采摘期,一垄垄茶树青翠碧绿。

返乡创业的“85后”潘记祥,是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毕业后在县城从事竹木工艺的外贸生意。2017年,他回村当选村委会主任,心里便逐渐萌发了一个想法:以前村民靠竹木种植加工谋生,这种模式成本很高,已经不挣钱了,能否有“新路子”发展“大山经济”,吸引更多青年回乡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目光投向了小小茶叶,“我们村的可不是一般的茶树,它纯天然,不含咖啡碱”。潘记祥所说的“不含咖啡碱茶”是可可茶,南昆山当地也称它为毛茶。据记载,1981年,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在编纂《中国植茶志》工作时,首次在惠州龙门一带发现可可茶,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唯一自然生长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
回村后的第二年,潘记祥决定带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并创办了惠州市潘嘉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办公地方,可以看到,《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广东茶业技术》等十余本专业书籍整齐陈列在一侧的书架上。由于是“半路出家”,在自学实践的同时,他还前往清远英德“取经”,研究当地的种茶方法和生产模式。
基于经验积累,公司初期选择引进“鸿雁”国家茶叶品种,同步研究龙门本地毛茶。“经过多次探寻,我们在大山深处发现了毛茶古树群,并尝试将毛茶与‘鸿雁’茶进行嫁接,以此培育毛茶种苗。”潘记祥告诉记者,由于繁育是毛茶短板,他主动联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机构,共同合作研究扩繁技术。
“扩繁是相当漫长的工作,做研发又很烧钱。保守估计,个人投入了六七百万元进去。”但是,潘记祥从未想过后退,“预计今年扩繁将有新突破,产量产能也能增加,是推广品牌、打开市场最关键的一年。只有把茶叶做成产业,把龙门毛茶的知名度打出去,才能把蛋糕做大,大家才有机会一起分蛋糕。”
“小绿叶”变身“大金叶”。为了带动联农惠农,潘记祥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对有意向加入茶叶种植行列的村民提供种苗,培训种植方法,统一收购茶叶。对于经济困难的村民,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目前,已送出2万多株茶苗,10多户村民加入茶叶种植,面积达100多亩,人均每年务工增收3万多元。
除了连片茶山,他还在打造一个集生产、仓储、体验等板块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园,计划今年6-7月收尾验收。规模扩容的同时,购买茶苗、加工茶叶等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
作为地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成员之一,建设银行惠州龙门支行为该企业“贷”来了金融润泽。该行客户经理表示:“从事农业的企业普遍面临种植周期长、资金回款慢的问题,加上缺乏抵押物,增加了融资难度,建行通过‘县域振兴贷’产品,以信用方式为企业提供1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小米粒”串起“大丰景”
飘香四溢的,当然还有久负盛名的龙门大米。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刘俊鹏,受老一辈农人的耳濡目染,放弃高薪待遇,选择投身于水稻田里。2017年,在家庭作坊的运营基础上,他成立了龙门县云鹏双丰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丰鱼”)。从播种到收割,从加工到包装,甚至从销售到售后,刘俊鹏都全程参与。在新一代农人的“加持”下,双丰鱼如今成为一家集粮食生产、开发、销售、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农旅融合于一体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走进双丰鱼的加工车间,这里满满的“科技范”,或许会颠覆大家对稻谷传统加工方式的认知。从倒入金灿灿的湿稻谷开始,依托PLC智能控制系统,经过去砂石、筛秕谷、脱谷壳、分米粒、抛光等工序,洁白饱满的大米就会“生成”,加工生产线均由电脑全自动操控完成。
“以前非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至少需要7-9人才能完成22道大米加工工序,优质大米出米率在45%左右。现在全程是机械化、数控化,只用1人坐在电脑前查看相关数据,出米率也大幅提升至60%-65%。”双丰鱼办公室主任罗丽金表示,如果配套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加上码垛机器人的助力,工人只需要用叉车把码放整齐的大米送入仓库,整个加工和包装的过程更是“一点都不费劲”。

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有充足资金“弹药”。罗丽金告诉记者,从2021年3月开启数字化转型后,公司在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包装生产线已经投入了超1000万元。在种植板块,使用无人机插秧、无人机收割稻谷、无人机喷洒农药等设备,这些机械化农具的采购资金用量同样较大。她还透露:“今年,我们会启动万亩良田计划,也要采购一批新的大型耕种机器。”
作为长期扎根当地的金融机构,建行惠州龙门支行从2020年起与双丰鱼展开合作。当了解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该行主动对接,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从最初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到目前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达1亿元。
“得益于建行的有力支持,公司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的目标,也有更足的信心和底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打开销售市场。”罗丽金感慨道,“接下来,希望能够获得更多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的专项贷款支持。”
随着资金的到位,“小米粒”正串起县域振兴“大丰景”。双丰鱼是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如今入驻产业园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3家。据介绍,产业园各实施主体与农民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并以高于市场价10%-20%的价格与全县约1100户脱贫户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同时,产业园会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并联合专业的合作社不定期上门为签约农户提供各类服务,帮助解决种植难题。目前,产业园累计带动农户5228户,产业园农民收入显著增长。
“胡须鸡”化身“金凤凰”
“无鸡不成宴”,早已融入广东人的基因里。在龙门,有一道入选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地道美食——胡须鸡,不仅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在2020年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之列。其肉厚雪白、嫩滑不腻,吸引了广大食客慕名前来。
走进龙门县龙城街道横田村,远远就能听见鸡叫声,惠州兴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兴泰”)三黄胡须鸡种鸡场坐落于此。公司创始人刘贤荣早期深耕饲料添加剂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收购了惠州一个附带种鸡场的饲料厂,从而跨界到养鸡行业来。
“公司有3款产品入选了全国首批预制菜宣展名录,分别是龙门三黄胡须鸡、冰皮白切鸡、盐焗鸡,借此打造龙门三黄胡须鸡特色品牌,将美味送至千家万户。这需要冷链物流、采购商等共同发力,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刘贤荣说。
在客户经理的对接下,建行惠州龙门支行为惠州兴泰提供了2000万元授信额度,及时满足了资金需求;同时运用“供应链+农业+金融”策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龙门三黄胡须鸡在粤港澳大湾区站稳脚跟、打响品牌,进而走向全国。
如今,胡须鸡不仅成为舌尖上的“广东靓鸡”,更被寄望成为龙门农业产业振兴的“金凤凰”。数据显示,惠州兴泰年出栏肉鸡达到500万羽,鸡苗年产量达2000万羽,种鸡存栏量达到25万套。作为广东省扶贫企业,该公司多年来还坚持“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上千户脱贫致富。
土特产做出大产业,是银行与广大农企结伴而行的生动写照。作为国有大行主力军,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紧跟省委“百千万工程”战略导向,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内涵,充分利用数据模型,提升了县域小微企业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截至今年6月30日,建设银行向惠州龙门县当地提供涉农贷款余额12.15亿元,其中裕农贷款余额1.62亿元,奋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金融新动能。 

 


吉林市:打好“特色牌” 做优“土特产” 返回列表
厦门特产|厦门小吃|厦门海鲜干货-大帝特产网http://www.pppbj.com/ 电话:400-180-8888 许可证:闽B2-20060888 备案号:闽ICP备10206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