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国际档案日
1948年6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一场专家会议,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2007年11月,为了庆祝2008年到来的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2013年,国家档案局把每年的“国际档案日”定为全国档案部门的宣传日,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2020年,国家档案局把第13个“国际档案日”的宣传主题定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
四个示范村
集美区田头村 海沧区青礁村 同安区白交祠村 翔安区马塘村
市档案馆在白交祠村调研档案工作。(市档案馆供图)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一草一木,一石一屋,记忆中的老物件、老人口口相传的典故,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乡愁。透过它,我们得以拥有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2016年1月,厦门市档案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区一村“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试点,把“乡村记忆档案”打造成为乡村群众记住乡愁的载体,见证农村生产生活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取得了优异成绩,四个示范村建设项目均以90分以上的高分全部通过验收。
今日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国际档案日,让我们走进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了解我们是如何留住独属于厦门的美丽乡愁。
灌口凤山书院举办《田头之歌》试唱会。(李玉清供图)
你知道吗?这片孕育“乡村记忆档案”的土壤,其实早在2010年就开始耕耘。
2010年,我市同安区汀溪镇、翔安区新圩镇、集美区灌口镇、海沧区东孚镇先后被列入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随着试点小城镇进入了如火如荼的规划建设中,产生了各种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文件材料。为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能得到有效收集整理与保管利用,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市档案局主动介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规范,确保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成的文件材料从量到类都与日俱增,市档案局、市档案馆采取试点的方式,将条件较成熟的新圩镇作为我市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的试点单位,“摸着石头过河”,边收集整理文件材料,边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与业务规范,为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经过多年努力,试点小城镇档案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积淀深厚、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历史的档案资源被留住了!与此同时,市档案局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档案检索体系,创建更加开放、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快捷地开展利用服务工作,既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前期 明确实施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在村级档案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打好“地基”很重要。
为更好地引导“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达标建设,规范全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市档案局领导专题研究,从组织领导、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等方面入手,全面部署“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并因此制定出《厦门市档案局关于开展“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从“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的建设目标、实施阶段、制度建设、方案编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既有明确的工作推进时间表,又有详细具体的创建任务项,为确保“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指导,也为圆满完成“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果 从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记住乡愁,首先要“知乡愁”。
2017年9月,集美区田头村“乡村记忆档案”试点项目以98分的高分通过了市档案局组织的验收。在创建“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示范村的过程中,市、区档案局按照《方案》要求,对照标准,都派驻专人对接示范村创建工作,积极协调区、镇、村三级行政经费支持,用于购置档案管理设备及软件、布置档案文化展示场馆、拍摄乡村历史文化纪录片、编撰出版村史族谱等,以丰富“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尤其是厦门市集美区力度更大,在取得区、镇两级24.5万元经费用于编纂村志、摄制宣传片等的基础上,又再协调到130万元经费用于“田头乡村记忆馆”建设,始终坚持高标准打造“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
据介绍,厦门市“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的四个示范村分属四个不同的行政区域,每个示范村在地域影响、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各有特色:集美区田头村在灵棋山下飘飞着辛亥革命的遗风、鹰坑谷的典藏里尚可探寻小刀会的踪影;海沧区青礁村在岐山东鸣岭下世代流传保生大帝吴夲真人悬壶济世普度含灵的不朽丰功;同安区白交祠村在习近平同志“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号召下创建“五位一体”“富美和谐”新农村的佳话;翔安区马塘村创造了由原来穷困落后的“瘦马塘”在“银鹭”带领下一跃成为“厦门第一村”的创富神话。无论是历史深厚的积淀、还是近代复兴的呐喊,这些富有地方乡村特色和人文历史的档案资源,都保存着中华文化的“根、脉、魂”,展示了闽南文化的“精、气、神”。
而四个示范村共同特点是都对乡村记忆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以方便档案的利用和开发,也使档案原件避免了利用的损伤风险。这些经验成果显著,独具特色,使“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建设真正达到“档案整理有规范、制定制度有落实、场所建设有提升、资源开发有推进、纸质档案有数字化”的“五有”要求,使乡村档案真正发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独特作用。
【链接】
深入基层送上档案人的关心
近年来,厦门市档案馆相继开展“党建富民强村”“挂钩共建”“爱心结对”“雨露育青苗”等活动,和莲前街道何厝社区、同安区莲花镇溪东村、小坪村,翔安区窗东社区等结对共建。
馆机关党总支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农村,帮助社区居委会规范档案管理,培育档案工作试点。积极参与“社区书院”建设,捐赠图书资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群众举办有关“家庭建档”照片音像档案的保管专题讲座,组织档案普法、知识普及等宣传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档案“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重要作用。和基层农村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创,选好主题、办好活动、交流经验,共享党建成果。组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文明宣导、教育督导、垃圾分类等,为社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对社区内的困难户,进行慰问、帮扶、捐助等,2020年,全馆处级以上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爱心结对18个困难户,1个村,坚持定期到户探访慰问,办实事、解难题,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档案人的关心。
【征集公告】
为真实记录和完整保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过程,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变化的图片资料。包括:(1)政治建设,反映农民民主素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变化;(2)经济建设,反映新农村的生产方式、村容村貌、农民富裕等方面的改变与发展;(3)文化建设,反映农民群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家庭和睦、互助合作等乡风文明的进步;(4)社会建设,反映新农村在“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方面的发展变化。
本次征集活动以自愿捐赠为主,市档案馆对捐赠档案资料的组织或个人,将视情颁发捐赠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