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通讯员 余文波)无垠广阔大沙漠,沟壑纵横延绵山,那是西部的美好自然风光。城在海上,四季如春,这是鹭岛的怡人景象。西部与厦门相距千里,气候截然不同。但因有了对口扶贫工作,厦门与西部紧密相连。多年来,厦门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进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省内扶贫开发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厦门在外驻点扶贫干部的故事。
故事1
纪少瑜
帮助当地人就业
临夏州积石山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7年,海沧区科学技术协会副调研员纪少瑜被派往当地挂职开展扶贫工作。
因自然因素,积石山县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只有传统种植、养殖业,很难寻找到与东部地区相契合、可以开展的协作项目。针对积石山县的现实情况和海沧区部分区属企业的用工和发展状况,纪少瑜认为,积石山县劳动力丰富,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向这里转移。通过多方努力,今年6月,积石山县雨具产业扶贫加工基地成立,计划能为当地提供500个—600个就业岗位。
电商扶贫是农村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积石山县尚有近三千名大学毕业生没能就业,其中不乏贫困户。这些毕业生熟悉电脑操作,是电商产业的最好经营者。为此,纪少瑜和同事通过引进专业电商企业中天创客,为当地大学生提供培训、就业、创业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带动整个电商产业发展。
首批21名大学生来厦参与培训后,看到了电商产业发展的希望。短短几个月的经营,其中不少人就已月挣万余元。之后,更多经过电商培训的当地大学生,将依托中天创客在厦门完整的电商供应链体系,扩宽网店销路。同时,中天创客将为积石山县本地特色产品搭建网上销售平台,带动当地特色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
吴志怀(右二)
故事2
吴志怀
协调资金修路
“路通了!”白岔村村民们激动不已。以前,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岔村虽有主干道,但通往村民家门口的道路全是土路,村民出行不便。如今,这些土路全部翻修,一条蜿蜒的道路串起家家户户,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连心路”。“这是扶贫干部为我们修的路。”村民们激动地说。
2016年,思明区厦港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吴志怀到彭阳县挂职。见惯了南方的青山绿水,彭阳荒凉的风貌让他有些惊讶。
吴志怀到彭阳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基层。道路是经济的命脉,泥泞的道路会让一个村庄变得闭塞。吴志怀第一次下基层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偏僻的交岔乡。这个乡面积有100平方公里,整个乡不过500多人。因村民住得分散,一天从早到晚奔波,也只能入户5户。在入户中,吴志怀发现了交岔乡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道路都是土路,村民也因此不爱出门。为此,吴志怀和同事协调投入了20多万元,用于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并引进闽籍企业进村,做扶贫车间,解决村民就业问题。随后,彭阳县的白岔村、徐塬村等村都翻修了道路,方便村民出行。
去年,吴志怀等扶贫干部共在彭阳县打造了4个闽宁示范村。其中,红河镇徐塬村成立首家闽宁协作村集体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下设生猪养殖园、农机服务园、中药材种植园、劳务经济园、红色文化园5个精品园区,有效激发村集体“造血”动力,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与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双赢”目标。
宁夏特色农产品众多,当地企业的经营范围仅覆盖至县城,销量不高。吴志怀和同事帮助当地企业在思明“落户”,建成了宁夏六盘山(彭阳)优质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及系列网点,打通特色农产品进驻福建市场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瓶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关链接
加强产业合作
打造人才队伍
多年来,厦门广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以更大力度、更强针对性、更可持续的措施,推进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切实让被帮扶对象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感受到收入增加、生活变好。
在扶贫工作中,厦门将产业合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当地特色,努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其内生动力,促进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立足人才培养,以传帮带的方式推进智力支援向纵深发展,在受援单位全面开展业务带练。通过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难题攻关、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等方式,变“单兵作战”为“组团式”作战,着力为当地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厦门市共落实财政性帮扶资金近6亿元,其中省内超8600万元,省外超5亿元。支援临夏州的社会捐赠总额近1200万元,国企结对帮扶资金11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