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微博)-厦门日报(微博)讯 (文/本报记者罗子泓陆晓凤 图/本报记者林铭鸿)除夕当晚,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门前人气满满。虽然不能围坐在热腾腾的火锅前与家人团聚,可这些等待着新生命降临的家属们,一样拥有着不平凡的除夕。
记者从市妇幼保健院、第一医院、中山医院、174医院、中医院和莲花医院了解到,截至昨天下午5点,共有81名“鸡宝宝”出生,其中42名为男生,39名为女生。由于这是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春节,今年新年宝宝的数量与往年的正月初一相比,有所增多。
0点02分
踩着时间点“报到”
“鸡宝宝”正合爸爸心意
“恭喜,您太太生了一位小少爷。”鸡年0点02分,在零点钟声敲响后不久,随着助产士的报喜,黄国红家的鸡年宝宝前来“报到”。
“年夜饭都没来得及吃。”今年27岁的黄国红说,除夕下午,一家人正准备年夜饭,太太胡家开始阵痛,他匆忙拿上待产包,从漳州驱车赶来厦门。黄国红在产房外等候6小时,宝宝平安降临。
“还好过了零点才生。”黄国红笑道,按闽南地区说法,如果宝宝在春节前出生,就应该算是虚岁两岁。“才出生2天,就要告诉别人自己2岁,感觉有点‘亏’。”
0点03分
捂在棉衣里的豆浆
寄托母子平安期望
除夕夜23时53分,南安人伍兴杰坐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外的储物柜上,紧张等待宝宝降临。虽然预产期在春节后,但伍兴杰和太太沈凌凌还是做了周全准备留厦过年。今年35岁的伍兴杰和太太沈凌凌相识于华侨大学,于2007年结婚,生下大儿子。去年二孩政策开放,伍兴杰和妻子要了第二个孩子。
当被问及有否为妻子准备食物时,伍兴杰拿出了“藏”在棉衣口袋里的黑豆浆。“现在还是温的,你们可以帮忙拿进去吗,看看能不能喝?”时隔10年再当“准爸爸”,伍兴杰依然忐忑。他在医院楼下便利店买了豆浆,由于担心凉掉,便一直捂在自己的口袋中。
“第二名男宝宝!”0点03分,伍兴杰家的“公鸡宝宝”降生,成为妇幼保健院第二名新年宝宝。
记者手记>>
一群本命年人的守候一个新的开始
本报记者罗子泓
农历鸡年,也是主管护士叶丽君的本命年,36岁的她已经在医院里度过了无数个除夕夜。“我上一个鸡年除夕夜也在医院度过。”叶丽君说,从业的12年里,她不断成长,已经是一名熟练的助产士。
与叶丽君共同守候鸡宝宝的,还有记者和司机师傅——我们一起在产房内外,迎来本命年。“很幸运,很开心,一群‘鸡阿姨’、‘鸡叔叔’共同守护两只‘鸡宝宝’。”叶丽君说。
0岁的新年宝宝,24岁的记者,36岁的助产士,48岁的司机师傅……采访完毕后,走出妇幼保健院3号楼大厅时,电视屏幕里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恰巧结束。这是“鸡宝宝”的第一个新年,是三位记者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一个新年,是助产士和司机师傅坚守的第十几甚至第几十个新年。虽然不能和家人一起倒数跨年,但静静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共同开启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